百家姓―钟姓
钟
一、姓氏来源
1 出自子姓,为商汤的后代,以邑为氏。据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以及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》等所载,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,因拣到一只燕子蛋,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。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,被封于商。传至商纣王时,有一庶兄名启,被封于微,见商朝管理不好,尚书商王,商王又不听,于是出走。周武王灭商后,微子投奔周武王,后来他被封为宋。至宋桓公时,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,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。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,任楚太宰,食采钟离,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。代代相传。
2 出自嬴姓,为钟离氏改钟氏。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,春秋时被楚国吞并,国人称钟离氏。是为安徽钟氏。
3 钟氏源流始于西周,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,任康王伶官,子期之孙名建,为昭王司乐大夫,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.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,已延续到颖川,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,敕封为关内侯,谥赠颖川公.颖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,维处次子伯琰,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,已有八百四十年.
二、迁徙分布
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,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。而后,大致于汉晋之际,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,其中以迁入颖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着称于世。后来成为全国各地 钟氏的主要来源。先秦时期的钟氏,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(今湖北、湖南一带)。从汉代开始 到以后得数百年间,颖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。所以,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颖川。东汉时,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,其七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,居于建康(今江苏南京)。与此同时,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,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,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,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(今江西赣州市)。南朝末有钟士雄,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,史书称其为"岭南酋帅"。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,随从将佐有钟德兴,后在福建安家。唐代的钟氏还分布于今四川、山西、广东广州、安徽合肥一带。宋、元、明时期,福建的漳州、泉州、宁化等地,广东的南海、南雄、蕉岭、湖州、梅州、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。从乾隆开始,闽、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台湾,后又有人迁海外。
三、 郡望堂号
【郡望】
1 颖川郡:秦王政十七年置郡。以颖水得名,治所在今河南禹县。相当于今河南登封、宝封以东,尉氏以西,密县以南,叶县、武县以北的地区。
2 竟陵郡:秦置郡,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,西晋时封江夏郡置,治所在石城。南朝宋 时相当于今湖北钟祥、天门、京山、潜江、沔阳等地。
【堂号】
1 四德堂:春秋楚、郑交战的时候,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,献给了晋国。晋国公在军府 见到了他,晋国公问:"那个被绑着、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?"钟仪说:"楚国的 俘虏。"景公又问:"你姓甚?"钟仪说:"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。"景公命令手下 的人松绑了钟离,给他琴叫他弹,他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。景公又问:"楚王是一个 怎样的人?"钟仪说:"王作太子的时候,有太师教导他,太监伺候他。清早起来以后,象小孩子一样玩耍;晚上睡觉。其他的我不知道。"范文子对景公说:"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。他不说姓名二说他父亲,这是不忘本;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,这是不忘旧;问他君王的情况,他只说楚王小时侯的事,这是无私;只说父亲是楚臣,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。不忘本是仁、不忘旧是信,无私是忠,尊君是敬。他有这四德,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。"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,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。
四、 历史名人
1 钟繇(151一230),字元常,三国魏大臣、书法家。颖川长社(属今河南长葛)人。东汉末举孝廉,累迁廷尉正、黄门侍郎。曹cao执政,任侍中、司隶校尉。曹丕代汉,任廷尉,封崇高乡侯。明帝即位,迁太傅,人称"钟太傅"。工书法,宗曹熹、蔡邕、刘德�N,博取众长,自成一家,尤精于隶、楷。书若飞鸿戏海,舞鹤游天。后人评其隶行入神,八分入妙,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"胡肥钟瘦"。与晋王羲之并称"钟王"。临终时授子会曰:"吾精思学,学其用笔,每见万类,皆画像之,其专挚如此"。配吴氏,子二: 毓 会.
2 钟会,生于公元二二五年,死于公元二六四年,魏国儒将。字士季,颍川长社(今河南长葛东)人,曹魏大臣钟繇的第二子。少年时博览群书,有才艺,志向远大,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、儒将,通晓兵法,机谋深远,景元四年(公元二六二年)与邓艾分兵灭蜀。谋做西川王时,事发败漏,为司马昭所害。
一、姓氏来源
1 出自子姓,为商汤的后代,以邑为氏。据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以及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》等所载,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,因拣到一只燕子蛋,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。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,被封于商。传至商纣王时,有一庶兄名启,被封于微,见商朝管理不好,尚书商王,商王又不听,于是出走。周武王灭商后,微子投奔周武王,后来他被封为宋。至宋桓公时,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,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。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,任楚太宰,食采钟离,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。代代相传。
2 出自嬴姓,为钟离氏改钟氏。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,春秋时被楚国吞并,国人称钟离氏。是为安徽钟氏。
3 钟氏源流始于西周,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,任康王伶官,子期之孙名建,为昭王司乐大夫,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.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,已延续到颖川,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,敕封为关内侯,谥赠颖川公.颖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,维处次子伯琰,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,已有八百四十年.
二、迁徙分布
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,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。而后,大致于汉晋之际,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,其中以迁入颖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着称于世。后来成为全国各地 钟氏的主要来源。先秦时期的钟氏,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(今湖北、湖南一带)。从汉代开始 到以后得数百年间,颖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。所以,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颖川。东汉时,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,其七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,居于建康(今江苏南京)。与此同时,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,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,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,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(今江西赣州市)。南朝末有钟士雄,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,史书称其为"岭南酋帅"。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,随从将佐有钟德兴,后在福建安家。唐代的钟氏还分布于今四川、山西、广东广州、安徽合肥一带。宋、元、明时期,福建的漳州、泉州、宁化等地,广东的南海、南雄、蕉岭、湖州、梅州、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。从乾隆开始,闽、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台湾,后又有人迁海外。
三、 郡望堂号
【郡望】
1 颖川郡:秦王政十七年置郡。以颖水得名,治所在今河南禹县。相当于今河南登封、宝封以东,尉氏以西,密县以南,叶县、武县以北的地区。
2 竟陵郡:秦置郡,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,西晋时封江夏郡置,治所在石城。南朝宋 时相当于今湖北钟祥、天门、京山、潜江、沔阳等地。
【堂号】
1 四德堂:春秋楚、郑交战的时候,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,献给了晋国。晋国公在军府 见到了他,晋国公问:"那个被绑着、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?"钟仪说:"楚国的 俘虏。"景公又问:"你姓甚?"钟仪说:"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。"景公命令手下 的人松绑了钟离,给他琴叫他弹,他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。景公又问:"楚王是一个 怎样的人?"钟仪说:"王作太子的时候,有太师教导他,太监伺候他。清早起来以后,象小孩子一样玩耍;晚上睡觉。其他的我不知道。"范文子对景公说:"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。他不说姓名二说他父亲,这是不忘本;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,这是不忘旧;问他君王的情况,他只说楚王小时侯的事,这是无私;只说父亲是楚臣,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。不忘本是仁、不忘旧是信,无私是忠,尊君是敬。他有这四德,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。"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,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。
四、 历史名人
1 钟繇(151一230),字元常,三国魏大臣、书法家。颖川长社(属今河南长葛)人。东汉末举孝廉,累迁廷尉正、黄门侍郎。曹cao执政,任侍中、司隶校尉。曹丕代汉,任廷尉,封崇高乡侯。明帝即位,迁太傅,人称"钟太傅"。工书法,宗曹熹、蔡邕、刘德�N,博取众长,自成一家,尤精于隶、楷。书若飞鸿戏海,舞鹤游天。后人评其隶行入神,八分入妙,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"胡肥钟瘦"。与晋王羲之并称"钟王"。临终时授子会曰:"吾精思学,学其用笔,每见万类,皆画像之,其专挚如此"。配吴氏,子二: 毓 会.
2 钟会,生于公元二二五年,死于公元二六四年,魏国儒将。字士季,颍川长社(今河南长葛东)人,曹魏大臣钟繇的第二子。少年时博览群书,有才艺,志向远大,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、儒将,通晓兵法,机谋深远,景元四年(公元二六二年)与邓艾分兵灭蜀。谋做西川王时,事发败漏,为司马昭所害。